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教改动态第285期

教改动态第285期
日期:2017-11-8 16:08:15 文章来源:高教研究室

2017年第23期(总第285期)                                 2017116

河北经贸大学教务处主办                             星期一

 


导读:南京大学:推出本科生定制选课订单

暨南大学: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山东工商学院:服务国家战略培养“大商科”人才

简讯:高校教师展示研讨思政课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实行本科生全员“导师制”

南京大学:专题研讨推进大类培养阶段学业导师工作


【南京大学:推出本科生“定制”选课订单】

【不一样的课堂】学生备课和讲课,教授提问和点评
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挺紧张的,来自历史学院14级的朱同学说,这学期她选修了文学院徐兴无教授的《左传》研读课。这门课由同学们自己来讲经文和传文,由老师点评和提问,这对同学们的课前准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与传统授课形式不同,DIY课程的授课形式不再是单一的讲授和一成不变的单向教学,而是由学生与老师同坐在教研室共同研讨经典文献。

开课之前,徐兴无教授建议同学们提前阅读杨伯峻的《春秋左传注》,并把西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作为参考书。徐兴无教授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同学,每节课由一名同学主持研读,由其决定当节课的具体授课内容与形式。在学生的自主研读过程中,徐兴无教授进行补充和点评。这样的上课方式挺好的,我们面对《左传》文本时思路更加清晰了。常同学表示。

走进南大教授张异宾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堂,记者发现,这里的学生构成稍显复杂,不仅有博士生,还有本科生出现。原来,今年由他主讲的课程《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成为本博贯通型DIY研读课,于是,博士生课堂里也出现了本科生面孔。

【校方声音】

探索新模式打造最好的本科教育

记者从南京大学了解到,南大DIY研读课一般采用小班教学的形式,上课的人数有一定的限制:专为本科生开设的研讨班,一般15人以内;本硕(博)合上课程,则是5-10个人。但学生们定制课程的热情实在太高,诺奖得主勒克莱齐奥、教授张异宾等名师的课程,学生名额都做了一定的开放。

传统课程一般由学校与院系邀请教授开设,同学们仅扮演选课与上课的角色。而南京大学DIY研读课从课程主题的选取到授课教师的邀约,则由学生在学校教务处、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的指导下自主完成。

这是南京大学探索的一套全新的教学与管理模式,南大教务处处长邵进表示,DIY课程目前已增加到51门课,面向全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开放。这些课程更多倡导的是对学生思维方式进行训练,例如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而这些思维光靠专业课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扩展学生的方法论知识。

南大目前已初步建立了DIY研读课的基本结构:DIY研读研究课程+本硕(博)合开课程。其中,本硕(博)合开课程是将硕士生、博士生课程向本科生开放选修,助力他们将来研究方向的确定。DIY研读课可作为本科生与研究生衔接的过渡课程,既满足本科生学术基础学理素养的养成,也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学术探索兴趣与研究素养。课程采取研讨的形式,学生通过遴选后,在开课前两周内可试听,教师则根据学生试听表现和对课程的适应度不断微调。

这样的课程设置,更大限度地发展了同学们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同学们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培养,张异宾教授说,这种以学生为主导的课程选择不仅是立德树人在贯穿教育整个过程中的一次尝试,也将会为南大双一流建设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新的空间。

(中国江苏网20171103日)

【暨南大学: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着力创新,启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双引擎。全面启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倡导全员创新,探索符合现代大学制度、以学生创新发展为核心的“三三三本科教学治理体系”。借力产教融合,打造众创空间,培植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土壤,将创新元素全方位根植于课程、项目、平台,逐步构建“卓越未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扎实推进,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全覆盖。以“广谱式”教育观念为指导,以人才培养方案、第一课堂教育、第二课堂教育、创新创业训练、创新创业孵化五大环节为抓手,由浅入深、逐步递进,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全面融入,打造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双课程。以课程体系改革为抓手,在第一课堂全面融入创新元素,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构筑融合创新创业元素的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创新创业”式专业课程、创新创业转向精品课程于一体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以创新创业活动为载体,在“第二课堂”教育中强化创新创业元素。

整合资源,构建多层次创新创业实践与孵化平台。组织实施卓越未来创新人才孵化项目,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协同育人实践,建设WE创空间WE创港澳台侨青年众创空间等大学生众创平台,组织开展赢在创新本科生创新大赛等活动,探索优才优育和个性化培养模式,促进创新创业人才不断涌现。

(暨南大学校园新闻网2017926日)

山东工商学院服务国家战略培养“大商科”人才

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校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教师隋金雪博士,经常利用假期时间,指导学生开展实践创新活动及参加各类比赛。指导的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多次荣获机器人、创青春和“互联网+”等创新创业大赛的国家级别及省级奖项。他精心为学生选择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吸引到实践创新活动中来。针对学生学科竞赛,他专门开设了电子设计、单片机和物联网等综合实训课程,课程的考核形式为过程实践和参加比赛。

 隋金雪的人才培养理念,基于学校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山东工商学院《关于编制2017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意见》,围绕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发展战略等,着眼于高水平应用型专业建设,从学分、课程设置、课程结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专业高度契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该校已经成为共识。

这次改革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度牵动全校的神经。很多人心存疑虑:个性化培养?师资力量够吗?课程群建设,教师之间怎么协调统一?山东工商学院党委书记刘新生表示,新形势下的高等教育要求学校转变原来固有的教育模式,从传统的习惯中跳出来,重构自我,培养出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应用能力,适应社会需求,增强竞争力,是时代的召唤,是学校发展提升的不二选择。

一批专业进入省级立项重点和培育专业群

刚开始,师生都觉得压力很大,全新的教学体系和授课方式带来的“烧脑”是前所未有的。但是经过几年的建设,学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山东工商学院的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进入山东省立项建设重点专业群;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业工程进入山东省立项建设培育专业群;电子信息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进入山东省自筹经费立项建设的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

大学生创业创新方面也取得了飞速发展。目前学校共有178项创新项目获批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与浪潮集团、万华集团、张裕集团等驻鲁大型企业集团开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与地方政府部门、企业三方合作,在山东省属高校率先成立了中科创业学院,已有140余支创业团队进驻大学生创业中心,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真正实现了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局面。

科研领军人物带动重视新儒商人文精神培养

培养高素质人才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山东工商学院这支队伍中,既有中坚力量,更有领军人物。学校以“凤凰人才工程”为引领,加快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正如山东工商学院院长谭秀森所强调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离不开科学研究。教师的科研尤其是高水平应用研究,不仅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对地方产业发展也具有引领和提升作用。”

山东工商学院马宇教授的科研成果颇丰,他一直坚持将科研成果充实到课堂教学之中,适时更新教学内容,积极开展研究性教学、案例教学,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会计学院教师周煜皓博士将更前沿的知识带到课堂,把自己的研究领域和讲授课程的前沿热点问题统一起来,倒逼自己不断更新知识体系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学校对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打造也没有放松,重视学生新儒商精神、人文情怀、科学素养的培育,在全校开设了120余门商科素养类、人文社科类、区域经济文化类的公共选修课以及经典文化课程,以新儒商精神为魂,塑造求真创新品格;以商科为体,培养兼具商学素养和专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服务“蓝黄”战略为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人才培养特色正在不断凸显。

(中国教育报20171030日)

1029日,来自全国各高校近200名“毛概”课优秀教师齐聚天津工业大学,共议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当天,2017年全国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现场教学展示和理论研讨会在该校举行。在教学展示环节中,18名教师烹制了一场思政课教学“盛宴”。经过现场打分,共评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标兵6名、教学能手12名。全国29个省份的53所高校参加了此次教学展示活动。研讨会上,专家学者探讨如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毛概”课,明确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大任务和使命。

(中国教育报201710301日)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日前启用,按照师生110的比例,在该校区实行本科生全员“导师制”。目前,该校区一期学科已基本调整到位,6所学院和8个研究机构“整建制”由济南市迁入青岛校区。

青岛校区有本科生3150名,硕士、博士研究生1250名,留学生100名。实行本科生全员“导师制”,导师以指导学生学业为主,兼顾生活指导和发展指导。在大一新生入学前,学生提前在学校“迎新网”上获得每名导师的相关信息,自行选择适合的导师;要求每名导师与学生日常线上交流,原则上每月要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一次。

(中国教育新闻网2017109日)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实施“三三制”人才培养改革,顺应大类招生培养联动改革的内在需求,发挥学业导师在本科生大类培养阶段的重要作用,近日南大召开大类学业导师专题研讨会。副校长王志林指出,学业导师制度是建立师生共同体的本质需要,学业导师不仅应该用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标准要求自己,还要在课堂之外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予以正确引导。学业导师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建设四导师联动的全面导学体系对于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大类招生培养联动改革有重要意义。他强调,学业导师应注重立德树人,通过言传身教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他希望,学业导师能够克服工作繁忙、空间距离等困难,与学生多接触和交流,帮助学生在走进南大之后进一步认识南大、融入南大、爱上南大。

南京大学新闻网20171011

 

编辑:李阳     电话:0311-87326042      电子邮箱:jmgjyj@126.com



地址:河北经贸大学北三教C313 电话:87655970
Designed by jwc
Powered by VIPCM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