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动态第281期 |
日期:2017-6-14 15:23:42 文章来源:高教研究室 |
2017年第19期(总第281期) 2017年6月12日 河北经贸大学教务处主办 星期一
南京财经大学:打造本科实验班,致力于“大器早成” 山东科技大学:创新机制实现“学校学院班级”全覆盖 四川大学:45分钟课堂浓缩“最好本科教育” 简讯: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成立
【高质量的课程是推行学分制的基本要求】 目前正在我国大多数高校实行的学分制实际上是一种不完全学分制,是以学分和学年相结合的“学年学分制”。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和教学条件的改善,进一步加强学分制的推进,减轻其对学年学分制教学管理的过分依赖,逐步向弹性学分制教学管理过渡,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课题。 课程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学分制管理的核心内容。学分制条件下的课程学习要求,一般而言从总量上比学年制减少许多,高质量的课程是弥补这一缺陷的重要途径。因此,强化课程管理对完善学分制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学分制需要完善课程设置。加强课程管理,首先必须加强课程的规范管理,作为一门课程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即课程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必须与本层次的培养目标相适应,防止一些不成熟甚至有许多错误理论的课程走进课堂。其次,必须加强课程的优化整合,尤其需要按学科进行课程优化整合,形成系统、完整、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防止因人设课和课程间的重复交叉等问题出现。最后,在课程设置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学科发展与专业需要的关系。以专业需要为主,兼顾学科发展需要。课堂教学充分考虑专业需要,课外学习和教学参考资料充分照顾学科发展。二是教学内容多与少的关系。课堂讲授要少而精,课外学习要博而深。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锻炼学生自主处理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实践与创新能力。 学分制需要加强课程自身建设。课程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效果是否能得到学生认可,关键在于课程建设的质量。优秀课程或者称为精品课程,都有着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内容和一流的教学管理。它集中了本学科优秀的教学资源,能充分展示课程的教学特色,保证教学质量。但优秀课程或者精品课程不是先天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经过积极努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才能建成优秀课程或精品课程。 摆正课程数量与质量关系。学分制的核心是选课制,开设大量的选修课是实现学分制的必备条件。但是,与其开设许多低质量的选修课,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影响了教风与学风的改善,还不如少开些选修课,把更多精力用在提高课程建设水平上,待教学条件有了改善再逐渐扩大选修课数量与比例。有人说国外高校的学分制向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选修课,其实,作为专业而言,美国高校向学生提供的课程并不太多,只不过他们在专业间与系部间的转换比较容易,所以学生的自由度比我们大。当然,在课程资源和教师资源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可以把高质量的学术讲座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 提升课程管理水平与效率。就目前我国学分制管理存在的问题而言,最重要的问题不是教学资源紧张问题,而是管理水平与管理效率问题。多数高校的学分制并没有调动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学术氛围不浓、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的中心地位不够突出,教学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欠缺,教学管理没有把教师与学生的热情引导到教学中来,导致学分的贬值和课程的失范。而实际上,学校教学资源还有很大潜力可挖,比如课程建设,只要条件适中,环境适宜,更多的高质量课程还有待挖掘。 总之,学分制管理的是学分,学生选择的是课程。学分和课程是学分制的基础,如果我们的学分比较单薄,则管理就会感到乏力或者力不从心。超越学分限制之外的内容则溢出了管理的界限,如此规章制度也就成了一纸空文。因此,扩大学分内涵,强化学分管理是必须的。另外,如果我们的课程没有质量,缺乏特色,就等于用沙粒建造摩天大楼。完善学分制必须紧紧抓住课程建设与课程管理这两个最基础的部分,围绕这两个要素认真研究,制定详细的管理规范制度,如此才能保障学分制的健康发展。 (《中国教育报》2017年6月5日)
【南京财经大学:打造本科实验班,致力于“大器早成”】 2016年开学初,南京财经大学国贸学院从全校16个学院中选拔出30名优秀学生组成实验班,通过“导师制”“课程创新”“小班化教学”“海外合作”“企业实习”等方面,全方位、有针对性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致力于“大器早成”。 全校跨专业选拔学生确保优中选优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南财国贸学院经过系统调研,决定在全校选拔优秀学生。通过笔试考查学生的英语水平,面试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想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必须清楚,做光会考试的学霸是不行的。我们成立实验班的目标是培养出商界领袖、政界精英、学界翘楚。”南财国贸学院院长宣烨说。 致力于“大器早成”本科生就有导师 除了学生是优中选优,为学生配备的导师更是精干,可谓“强强联合”。据了解,实验班每5名学生就配备一位学术导师,实行个性化学业辅导。学生可以参与导师研究项目,在本科阶段提早享受研究生待遇。有了导师的“助攻”,可以做到精准学习以及自我管理。 对于导师的选择,宣烨表示他“慎之又慎”:“年富力强、科研水平高、有责任心,这三点是选择导师的最重要标准。”现在实验班的学术导师全都拥有博士学历,大部分有海外留学背景,并且主持过国家级、省级课题。 南财国贸学院副教授、实验班学术导师杨青龙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每周我会和研究生一起组织研讨会,只要我把信息发给实验班的5名学生,他们肯定会准时出现,从没缺席过。”杨青龙说,这个情况令他感到欣慰。“他们才大一,可能未必完全明白研讨的内容和理论,但依然坚持每周来听,认真做笔记,说明他们有学习欲望。这个品质相比其他大学生来说,十分宝贵。”杨青龙表示,导师制绝对不是“拔苗助长”,而是“推一把”这些本就具备精英潜质的学生。 国际化视野资助学生出国游学 为了让学生们拥有国际化视野,目前实验班专业课程都使用国外教材。刚开始有些学生感到不适应,还有好几个学生“抱怨”说太难了、跟不上,可是最近学生却反映老师上课进度慢了……尽管每个人的感受可能不一样,但是学生已经渐渐习惯了全英文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效果显著。 实验班也十分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参与企业实习,亲身感受国际贸易是如何运转的。 学院还鼓励学生出国游学,通过全额资助、部分资助的形式,组织1-2期海外短期游学。目前,南财国贸学院正在与英国阿斯顿大学商学院合作,并会在假期组织学生赴英交流学习。 (《现代快报》2017年6月7日)
【山东科技大学:创新机制实现“学校学院班级”全覆盖】 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创造意识有效途径,是对大学生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和改进。山东科技大学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训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近年来,建立并完善了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探索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促进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蓬勃开展,科技创新品牌建设初见端倪,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学校—学院—班级”三级全覆盖的学生科技创新体系。 培育科研团队实施“一院一赛”项目 目前,山科大有学生科技创新团队30余支,已有1500余名学生加入各个团队,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初步显现。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山科大还实施了“学生专利研究及申请资助”项目,资助项目自2010年启动以来,学生获批专利3900项。此外,山科大还强化“以赛代练、以赛代训、以赛促学”的竞赛参赛理念,实施了“一院一赛”项目,按照一个学院一项专业性竞赛的标准支持二级学院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制度作保障资金作动力 为进一步通过科技创新和专利发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2013年,山东科技大学把“必须参加科技创新活动”作为保送研究生的必要条件,还制定了教师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奖励政策、工作量补贴政策和在职称评定上的优先政策。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学校持续加大对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资金投入。在政策引导下,山科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蓬勃发展,以学生专利研究和学生科研立项为实践平台,本科期间参加一次高水平学术报告、参加一次创意沙龙活动、参加一个科技兴趣小组或科技社团、参与一次科研立项、参与一项专利申请与研究、参加一次科技竞赛、发表一篇论文的“七个一”创新要求,已经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学生科创活动蓬勃发展创新成果丰硕 近年来,山科大涌现出了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在第九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夺得“理论设计与操作”团体赛第一名;在RoboMasters2016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参赛中,取得了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 通过各项促进学生创新的举措和活动,山科大培养了学生的科技创新创业精神,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能力,促进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山西科技大学校园新闻网2017年5月31日)
【四川大学:45分钟课堂浓缩“最好本科教育”】 “探究式+小班化”的教学概念是四川大学建设世界“双一流”大学的宏大目标。所谓“探究式+小班化”课堂,就是把学生编成25个人左右的小班,开展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讨论,激发想象力、培养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在校长谢和平眼中,这样的课堂教学改革是办“最好本科教育”的关键。“我们最小的一个班甚至只有10个人,尽管这样教学工作量和教学成本要翻一番,但我们愿意增加这个投入,把经费用到学生培养上。”谢和平说。 几天前,四川大学第二届“探究式、小班化”课堂教学竞赛决赛,来自全校文、理、工、医学科的70位一线老师全方位展示小班化、互动式课堂教学改革的优秀成果。把课堂教学上升为比赛、竞赛,不仅是为了让更多老师对“探究式、小班化”教学有更加深入的研究和理解。谢和平更希望通过这次比赛,能够带动和鼓励更多的老师能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能持续主动参与、积极推进川大课堂教学改革。 尽管在最近一两年,四川大学办“最好本科教育”的声音被大众周知。但实际上,早在2011年,川大就开始“探究式、小班化”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截至目前,川大已开设小班课9024门次、占课程总数的70.5%;开展非标准答案考试课程930门,在全国率先出版了5册非标准答案考试试题系列丛书。 为激励教师的积极性,四川大学还开展了“卓越教学奖”等系列教育教学奖的评选,利用校友及社会捐款设立的教学奖励基金,重奖那些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一线、特别是积极开展启发式讲授、批判式讨论、非标准答案考试的优秀老师。“我们的奖学金最高达100万元,只要一线老师真正投入到课堂教学、教学效果好,我们就给予重奖。”谢和平说。 走在四川大学的教学楼内可以看到,走廊、大厅等公共场所,已改造成处处都可以互动讨论、可以推导公式、可以喝茶、喝咖啡交流的学术殿堂式的环境和条件。据谢和平介绍,目前已改建小班化教室460间、交流互动式走廊36条和公共区域4900多平米。而在未来“十三五”期间,四川大学还将把学校的教学环境、条件与国际一流大学接轨,真正建立学术殿堂式的环境和氛围。 不仅是教学楼、课堂的重新建构,在“探究式、小班化”实践中,谢和平看到更多的是制度上的建设。“从制度上使川大的学生不可能混出学业成绩,更不可能混文凭,只能靠真才实学,在大学只能奋斗、不能懈怠、更不能偷懒。”谢和平说,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通过课堂教学45分钟的“小场景、大天地”,真正办好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相适应的最好的本科教育。 (新华网2017年5月27日)
简讯: ▲日前,在教育部高教司指导下,厦门大学联合国内一批高校,共同发起成立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旨在深入探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校际交流合作,推动信息技术与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深度融合,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为抓手,推动联盟成员与社会各界合作,建立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机制。截至目前,首批有486所高校和4家企业加入联盟,致力于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拓展渠道、搭建平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养造就源源不断的生力军,助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中国教育报》2017年6月2日)
编辑:杨月君 李 阳 电话:0311-87326042 电子邮箱:gjsh87326042@163.com
文件下载:教改动态第281期 |
地址:河北经贸大学北三教C313 | 电话:87655970 | ||
Designed by jwc |